2011/06/09

用尊嚴與信心作擔保-葛拉敏銀行


Photo: © bri vos (Creative Commons)


發展葛拉敏銀行(Grameen Bank) 的經驗,帶給我堅定信念,對人類創造力有了無限期待。正因為如此,我相信沒有人生來就得挨餓,忍受貧窮之苦。從過去到現在,這種種不幸的發生,只因為我們 選擇冷漠以對。


~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.尤努斯(Mu hammad Yunus)





(Photo by uncultured on Flickr,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)

在開始看這個故事前,請保持希望,因為這是個令人振奮的故 事。

1974年,孟加拉陷入飢饉之中。


瘦骨嶙峋的人們開始出現在首都達卡的火車站,飢餓的 人湧遍全城。
餓死這件事有如睡眠般靜悄悄地、不可阻擋的發生。
窮人無力叨唸任何口號,對那些城裡的有錢人也毫無所求,
他們只是靜靜地躺在階梯上等死。

當年尤努斯(Mu hammad Yunus)是孟加拉大學的經濟系教授

面對校園外的死亡, 他意識到複雜的經濟學理論面對貧窮的無力感。

(Microloans financed this basket-making project. Photo Courtesy: Grameen Bank)

「買這些竹子花你多少錢?」尤努斯問。
「5塔卡,」婦女說。
「你自己 有五塔卡嗎?」
「沒有, 我借來的,做完竹椅後,我必須賣給債主。」
「一張竹 椅你可以賣多少錢?」
「5.5 塔卡。」
「那你不是只賺0.5塔卡?」尤努斯皺起眉頭。

0.5塔卡 大概是0.02美元(台幣不到1)
假使碰到天災,疾病,收成不好時,她們只好被飢餓與高利貸挾持


(Copyright © Grameen Bank Audio Visual Unit, 2006)

在學校尤努斯總是向學生解釋,為何五年國家發展計畫要花上億元,
而令他感到羞愧而震驚的是,學校外許多的生命正在為0.02美元掙扎!

跳脫經濟學者的身份,尤努斯忍不住從口袋掏出27美元,

因為只要27美金,就可以使42個 家庭擺脫高利貸的噩夢。

當時的27美元, 台幣1000元左右,能讓42個家庭的孩子 改變一生!

這是尤努斯第一筆基於同情心的借貸,
卻成了1976年 葛拉敏銀行(Grameen Bank,又譯鄉村銀行)理 性經營的起點。

(Copyright © Grameen Bank Audio Visual Unit, 2006)

與一般銀行不一樣的是,
跟葛拉敏銀行借錢不用準備抵押品或賣身契,
葛拉敏銀行不但只借錢給窮人,而且還只借給女人。

因為尤努斯發現,男人得到貸款以後可能去買酒,
而女人則是想為家人蓋一個更結實的屋頂、買一張床,或讓孩子去上學。

許多銀行嘲笑葛拉敏銀行天真,
這些窮人甚至不能在借貸收據上簽字,怎麼可能還得出錢呢?

事實上,經過25年的經營成果發現,
葛拉敏銀行的呆帳率低於1%,遠比世界 上任何其他銀行好,
葛拉敏銀行不需要尋求 法律途徑去收取壞帳,
因為好不容易借到的錢 是她們唯一的希望,

她們不用資產作擔保,而是用自己的性命與尊嚴。



(Copyright © Grameen Bank Audio Visual Unit, 2006)

尤努斯信任來和他借錢的窮人,如果還不出錢來,那肯定是逼不得已。
不僅提供窮人借貸平台,
這個銀行進一步推動 人權、民主、教育、健康觀念。
葛拉敏銀行稱客戶為會員,
透過貸款而改善生活 的婦女可以將她們的餘額存回葛拉敏銀行,
以幫助更多人,同時為自己孳息。

任何銀行的會員都需使用乾淨的水,
小孩必須接受教育,必須修建廁所,必須互相幫助,並鼓勵投票。
尤努斯說:「參與民主是這群窮人最大的資產」

(Copyright © Grameen Bank _photo-by mark earthy)

以「貧窮應該屬於博物館,不屬於文明世界」為信念
窮人的銀行透過「微型貸款」在30年內,改變全球一億人的命運。

身為一個經濟學者,尤努斯脫下了學術的道袍,
進入真實世界去面對生死攸關的貧窮。

在這個銀行家的眼裡,每一塊錢都發揮了最大的價值,
因為每一塊錢都能讓地球上最窮、最不幸的人獲得尊嚴、敬重和生命的意義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